1935年,崔日发刚刚加入东北军时便被俘虏。这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,完全不明白当时的复杂局势,也搞不懂什么是国民党,什么是共产党。那时,他对于政治几乎一无所知,只是想通过当兵谋生。就这样,年轻的崔日发在战争的漩涡中,莫名其妙地被红军俘虏,随后也因缘际会地加入了红军,开始了他命运的重大转折。
崔日发出身贫寒,他原本只是希望能够在军队中找到一份安定的工作,至少能填饱肚子。然而,没人预料到,这个刚加入红军的16岁少年,未来会在中美两国的军事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。那次的转折——从国民党俘虏到红军战士,成为了崔日发一生中最重要的节点。
虽然崔日发这个名字不为人知,但如果提到“崔建功”,许多人就会心生记忆。
展开剩余87%崔日发出生于1915年,那个时代战火纷飞,全国动荡不安,百姓的生活极为艰难。他出生在河北,这个靠近政治中心北京的地方,常年受到军阀混战的波及。年少时,崔日发的家庭生活困苦,他的名字也颇具象征意义,直到他十几岁准备外出打工时,才正式取了“崔日发”这个名字。早年,崔日发的名字类似于“狗蛋”这种土名,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。
在那个时代,农村百姓日子过得非常艰难。战争、接连不断的赋税和社会动荡让百姓们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。尽管如此,频繁的战争也为这些生活在贫苦中的底层人民提供了某些机会。1927年至1937年间,正值国共对峙的时局。国民党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力量,不断发动对红军的围剿。到了1931年,红军经历了几次反围剿的失败,开始长征,而国民党为了围剿红军,开始大规模征兵。
恰恰在这种背景下,崔日发加入了军队。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,东北军撤入关内,进行大规模的征兵。崔日发与许多青年一样,最初并非为了参军打仗,而是为了生计,试图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。那时,他不过是一个没有接触过战场、完全不懂战争的小伙子。
在崔日发入伍的第一天,队伍里的老兵就给他支了个“妙计”:一旦开战,就赶紧躲起来,等着红军出现时再投降;如果红军没有到来,就在原地摇旗呐喊,反正两边都能得到一些好处。这样的士兵,在当时的国民党部队中其实很多。红军一贯对俘虏宽容,愿意接受思想教育的加入红军,不愿意的则给回家路费。崔日发那时只想混口饭吃。
尤其是当东北军撤入关内后,士气低落,不少士兵早已没有了为蒋介石卖命的热情,因此战斗刚开始,崔日发便被红军俘虏,带到了根据地。面对选择是否返回家乡,崔日发想到了家里贫苦的生活,最终决定留在红军。回去的话,自己可能还会再次被征兵,年纪轻轻的他根本没有什么选择,不如留在红军中。
在红军的根据地,崔日发第一次接受了系统的教育,学习了马克思主义,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以及国家的危机。红军面临的内外困境,东北的日本侵略、国民党对红军的围堵,让崔日发深受触动。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,迅速蜕变成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。
崔日发年轻机灵,做事果断,很快便引起了上级的注意。在短短几年内,年仅19岁的他便成为了一个营的教导员,负责部队中的思想工作,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。他的能力和思想的成熟,远超同龄人。1938年,崔日发进行了第一次改名,变为“崔建工”。他觉得“日发”这个名字过于封建,改名“建工”更符合工农阶级的特点,这在红军中十分流行,崔日发只是其中的一员。
随着抗日战争爆发,崔建工所在的部队成为了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之一的115师,并参与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。凭借其出色的战斗表现,崔建工迅速获得了晋升机会。1946年,随着各大军区的改革,崔建工被任命为太行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,时年仅31岁,正是人生的而立之年。
在随后的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以及与国民党残余部队的战斗中,崔建工表现卓越,尤其是在刘邓大军跨越大别山时,他成功阻止了敌军的追击,确保了主力的顺利南下,受到了毛主席及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。
到了解放战争后期,崔建工已经成为军中赫赫有名的将领,受到中央领导的深厚信任。然而,崔建工没有停下脚步,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,他的名字再次为世界所熟知。
朝鲜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成为了崔建工人生中的另一个重要时刻。上甘岭战役的惨烈程度几乎史无前例,联合国军出动了6万名兵力,其中大部分是经验丰富的美军士兵,并且拥有强大的空中支援和火力。然而,中国军队的装备虽不如敌军,但上甘岭的战略意义极为重要,不能丢失。
这场战役持续了一个半月,阵地反复争夺,战斗极为惨烈。崔建工在指挥战斗时,利用了自己擅长的阵地防守和坑道战术,让部队在恶劣的条件下顽强抵抗。即便面临美军强烈的炮火攻击,崔建工带领的45师依然牢牢守住了阵地。
上甘岭的火力密度堪称近现代战役之最,整个战斗的伤亡数字令人震惊。中国军队伤亡1万多人,而联合国军则损失了2万多。在这场战斗中,崔建工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,特别是在坑道战方面的突破,使得美军无法突破防线。
尽管最终上甘岭战役获得了胜利,但崔建工并不感到庆幸。战斗的惨烈让他失去了许多部下,那些为了保卫阵地而英勇牺牲的士兵,永远刻在了他的心中。
1954年,回国后的崔建工再次改名,这一次由全国人大代表秘书处为他改的名字“崔建功”,象征着他为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功业。此名一出,崔建功本人也欣然接受。1955年,崔建功被授予少将军衔,随后他继续担任各大职务,为国家的军事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
尽管崔建功经历了诸多荣誉,但他永远忘不了上甘岭那场巨大的牺牲。在许多场合中,他回忆起战斗时的艰难与牺牲,总是感慨万千。
2004年9月10日,崔建功在武汉去世,享年89岁,他的一生无愧于共和国的老军人,为国家的解放和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发布于:天津市高杠杆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